西兴盘扣、挑花带、丝带绣

2021-08-23 浏览量:547

盘扣,也称盘钮,是中国结的一种,也是我国传统服饰上不可缺少的配件,表达不同的服饰语言。起初,我们的祖先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,清代才开始流行用盘钮来连接衣襟,并广泛运用于旗袍、马褂等服饰。 盘扣由布条盘织而成,样式丰富,多选取具有民族特色或吉祥含义的图案,如模仿动植物的菊花扣、梅花扣、蜻蜓扣、金鱼扣,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、寿字扣、囍字扣等。 作为一种纯手工的“绝活”,盘扣不仅展示了质朴、自然的美丽,更蕴藏着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。它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,包括了盘、包、缝、编等多种手法,在样式设计、颜色搭配等方面也极为讲究,融入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,充分表现制作者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,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。 “挑花带”是在编织过程中用梭子在经纱中挑织图案编织而成的花带,为区别无图案的花带,故名“挑花带”。 花带的历史源远流长,始于商代,兴于秦汉,成熟于唐宋,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 花带在旧时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,用作裤带、围裙带、婴儿襁褓的包扎带、包袱带等,都是妇女自己纺线、染色、编制。特别是姑娘出嫁要编几十仗带子,有宽带、细带、彩带、黑白带、平板带、挑花带等,人们将带子作为新娘子的脸面,因而历来,姑娘们从小就开始学织带。挑花带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,对手工技艺要求也比较高。先是要用纺车把皮棉纺成纱,纺好纱用虎头车绞成股,然后放在锅里用小麦粉浆糨好,用清水洗干净,晾干,染成所需颜色。然后把配好各种颜色的纱线一根一根的穿入带扣的线孔里,并将线头固定住,装好梭子,配好梭线。织带时,一头固定在凳上,一头固定在腰间。双手轮换拿梭子,带筘上下提拉,梭子来回穿织,带子便渐渐长起来了。编制挑花带,需要用梭尖挑出各种花样,花样则全凭织带者心灵手巧的设计创作。 丝带绣是用色彩丰富,质感细腻的缎带为原材料,在棉麻布上,配用一些刺绣的针法,绣出的立体绣品。丝带绣套件里,每件均配以多种针法,摆脱一般绣 品针法单调的特点。绣友们除自已可以按部就班以外,亦可灵活搭配,随心演译。丝带绣的绣品呈立体状态,跃然于布面之上,立体感强,适合绣晚装、毛衣、靠垫及各种装饰画等。    非遗名录小档案: 西兴盘扣 2009年列入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丐娱 挑花带 2009年列入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丝带绣 2020年列入第五批滨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